问世间情为何物

一.问世间情为何物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出自金代诗人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千古之问,如此触动人心,是因为一切的情爱关系,纵使不能生死相许,如果不能至少到一方死亡为结束,都不是真正的爱情。

真正的爱情是永恒的,而唯有死亡,人的肉身才可以达到永恒。

我羡慕我那大字不识几斗的双亲,他们同年出生、同年去世、相濡以沫、同偕到老度过人生六十二年的婚姻。他们那相依为命、慢慢变老、最后到死的情爱,虽然没有伴随着任何文章、音乐、鲜花和甜言蜜语,在我的眼里,却是无比的浪漫和真实。

二.百世修行和无数次的回眸

这佛家四大经典爱情故事中的一个,常被用来说明谁是谁的因果和谁又是谁的三生缘定:从前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 书生受此打击, 一病不起。家人用尽各种办法都无能为力,眼看奄奄一息。这时, 路过一游方僧人,得知情况,决定点化一下他。僧人到他床前, 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 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路过一人,看一眼,摇摇头,走了;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走了;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个坑,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疑惑间,画面切换,书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洞房花烛,被她丈夫掀起盖头的瞬间;书生不明所以。僧人解释道:看到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吗?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他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现在的丈夫。书生大悟,唰地从床上做起,病愈。

我不信这个三生因果的缘定。在这个世上,我们曾经给予帮助的人数目多着呢!帮助的程度比舍衣、挖坑不知大多少的事也多着呢!如果这一个个的人都要用相恋和婚姻来报答,那要花掉多少个三生才能完成?更何况当初我们帮助他人的时候,又何尝不纯粹出自善心爱心,又何尝植下了想让他人用相恋和婚姻来报答的因?而如果没有这因,又何来此果,又何必来此果?

不是称“十世修来同船渡,百世修来共枕眠”吗?百世修行的辛勤,又岂是那一次性的、简单而短暂的舍衣和挖坑行动可比?或因为现在太多国人都希望走捷径,才把这句话改为“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佛说: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人群中的一次擦身而过。那么也许要一千次的回眸,才可换来男女之间的一句甜言蜜语、一段山盟海誓?那么又还要多少次的回眸,才可换来人海茫茫中两情的相悦和成就?

于是,无数次,就只差那么一点点,错过,就是不可避免之事。于是,就为了这百世修行和无数次的回眸,我们也要在已成就中相守,不相信、也不为更廉价的一千次回眸换来的甜言蜜语和山盟海誓被打动。

因为已有的,更真实、更宝贵、更值得珍惜。更何况,上帝说,两人的结合其实不是因为回眸,而是上帝的爱的安排。

三.底线

曾以为爱的底线就是彼此之间毫不设防。所以情侣之间不需约法三章,所以两人只有共同的账户、信用卡、储蓄、基金、房产、支出;所以一切都公开、一切都分享。

曾以为最保险的密码就是两人都公开知道的密码,所以情侣之间不需要互相保密,但又可以因对方不会去检查而依然拥有各自想要的空间。

曾认为最大的有为就是无为、最高的有律就是无律。

我错了。

因为我忘记了原来只有在天国才不娶才不嫁,而上帝之所以在肉体世界里为人类设定婚姻,实际上还是把婚姻当成了律来约束我们,以免我们的肉体因为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上的欲求而走得离彼此太远。

爱的底线实际上是百分之百的相互完全委身和百分之百的相互完全信任。如此才能有有为和有律。

于是我明白,为什么生死相许的情这么不多见:因为一时半晌的委身和信任容易,但一辈子的完全委身和信任却难。

在生死相许的双飞雁之前,我们自叹不如。

One response to “问世间情为何物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