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木之思

过去不久前的中秋节之夜。我下意识地拿起了电话给故乡老家打去,线路不通的忙音猛然提醒了自己,父母双亲在今年4月与6月间都相继离世了,他们再接不到和听不到我这小儿子的电话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只有那些父母亲都不在的儿女们才能真正懂这句风木之思话的意思。

父亲是个非常平凡和普通的人。他是家里的独子,他还小的时候我爷爷就早早去世了,我奶奶带着他在族系祠堂里一个角落里住着,孤儿寡母地在饱受族里族外人的歧视和欺负中生活。我奶奶为了维持生计,天天出外到河边码头做挑夫搬运东西,结果天长日久积劳成病,在我父亲的中年也是我出生的好几年前也去世了。父亲从没有上过学,后来到政府办的扫盲班学了三个月的字,就到了县里的印刷厂里当了又脏又累的排字工人。

我小时候对父亲印象最深的,就是妈妈常给我讲起的,在她怀有我这身孕的时候,正好家乡遇上了百年难遇的洪水,家里一楼浸满了水,我妈妈带着全家住在木板搭起的阁楼上待着,连什么吃的东西都没有,而父亲却忙于到工厂里去照顾和搬动生产设备不要受到洪水的侵害。父亲这种以厂为家、工作认真积极的精神,体现在家里墙上每一年都不差地那些厂里、县里、地区授予给父亲 “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称号的张张奖状。1966年父亲还成为了江西省的省劳模。但父亲也因为工作努力、长期与铅字打交道的结果,得了铅中毒的职业病,对他的身体造成了长久的损害。

父亲也是非常正直和老实的人。在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之间的文斗武斗,严重影响了中国政治局面的稳定,妨碍正常社会秩序和经济生产,导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后来决定,向武斗严重的学校派驻“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工宣队)”,以从源头上制止武斗,统一、协调学校中造反派之间组织的关系和冲突。要求选派的工宣队员是产业工人、家庭出身好、中共党员、没有派性。父亲正好完全满足这些条件,被挑到县城小学当了工宣队员,做为“先进的工人阶级的代表”参与学校的领导。家乡县城小学教师员工们后来常常说,我父亲进入到小学的几年内,是学校和大家的一大幸事。因为父亲在政治上,不但制止学校老师同事之间以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斗争,同时主动关心学校每一位出身不同的老师的生活和思想,没有让学校里任何一位老师受到委屈;而在学校管理上,他常常挂在嘴里的一句话就是“我就是一个大老粗,没有什么文化,什么也不懂;你们是知识分子,是老师和专家,怎样教育学生和治理学校,要由你们内行拿主意”。

母亲的娘家在县城边上的农村里,外公是乡里极少数读过私塾的人,在村里的辈分也较高而受人尊敬。在我的眼里,母亲虽然小时候也没有上过学是后来与父亲同在扫盲班识了三个月的字, 但绝对是一个聪慧人。我从五岁开始读小学一年级起,母亲就常常嘱咐我,凡是遇到考试,最正确的和节省时间的方法应该是先浏览一下所有的考题之后先做简单的再做困难的,不然如果先花时间在难题上面就往往会在后面连做简单题目的时间都没有。我在后来的学习生涯里深深地体会到母亲的这一考试秘诀确实是非常正确的。

母亲也用行动教给了我孝顺和善良。因为两个舅舅在外地工作,母亲负担了许多照顾在农村的外公外婆的责任。在中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江西省一个省供应了中国全国六分之一的大米需求,而省里自己的老百姓们每月大米粮食和油票定量是全国最低的。我记得有中国东北的朋友在我面前总提起他们叫以前负责东北的领导陈锡联叫“陈三两”,因为是他让东北人每人每月的食油定量只有三两,日子很可怜。而我则常常回应这些朋友,告诉他们其实江西省的老百姓更苦,因为我小时候家乡县城每人每月的食油定量才只有一两。因为小时候很穷,我家里平时餐桌上基本都是咸菜和蔬菜拌饭,而因为粮食定量不够,还常常只能喝到一碗稀饭。所以我小时候非常盼望我在农村的外公每周偶尔一两次到县城来在我家里吃午饭,因为知道出于对外公的孝顺和敬爱,不管家里生活得再苦,父母都会以一碗蛋炒饭或者叫我出去买一碗清汤馄饨来专门招待外公,而外公也总会从中分出一部分给我这个小馋鬼尝尝。我也还记得有一次,母亲村里娘家有位亲戚到我家来求借粮食,善良的妈妈二话不说,马上从我们不深的米罐中拿出了十五斤大米让他带走,而我不解地在旁边问妈妈“为什么种田的农民会没米吃,要到我们家里来借?”母亲苦笑着赶紧叫我闭嘴,说我再质问的话就会被人当小反动被批判了。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父母亲每天都忙于工作和家务,同时因为他们都没有上学,所以基本上没有时间过问我们的学习,也更不可能帮助儿女们做学校的功课,完全是任其自由的放羊的方式。他们从来没有打骂过子女,他们把哥哥姐姐们和我在外做的每一件事都当成了不起的成就来夸奖和鼓励。我记得父亲与我最长的一次关于我学习的谈话,是在我高考两周前的一个晚上,他特意叫我出外与他散步交谈,叫我“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万一考不上大学也没有关系,咱们老百姓靠自己的双手,就是做个清洁工扫大街也可以生活”。我连忙告诉父亲不要担心,因为父亲不知道在不久前的江西省赣南地区高考预习测试统考中,我的总分为全县第一名和整个赣南地区十八个县排名榜的前第七名,因此在刚刚过去的五四青年节,我被授予了地区“新长征突击手”的青年模范称号。我的两篇作文,也被教育局列入当年语文高考复习书里,作为范文供地区和县里的所有考生参考。我的中学老师说,虽然当年高中应届毕业生高考升学录取率全国只有百分之六,江西省只有百分之一点五,但如果连我也考不上大学的话,可能当年全县可以考上大学的会很少。结果是,那年我成为了全县高考年龄最小的考生并考上了大学。在中国刚刚恢复高考、全国大学生不多的初期,仅上过三月扫盲班文化不高的父母亲,居然有两个儿子,也就是在前一年也考上了大学的我哥哥与我,先后成为了大学生,这件事成为了当年县城里的一段佳话。而后来我大学毕业考进中国科学院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因为十八岁的我是研究所年龄最小的研究生,常常有那些学部委员(后来称院士)和大教授问我父母亲是做什么的,知道结果之后都喟叹不已。因为在他们眼里,我的父母亲应该也是大学老师,最不济也应该是中学老师或者什么干部的,才能有我这样的孩子。

父亲比母亲更早离世是出乎大家预料之外的事,因为我妈妈这些年来身体非常衰弱,而父亲看起来身体更硬朗一些。而父亲4月份过去之后,在一个半月之间妈妈随之跟去,更是出乎大家的预料。父母亲同年出生,同年离世,跟得这么近,大家说这象征着父母亲之间的恩爱。父母亲生前的确是恩爱的。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父母亲之间从来没有吵过大架。常常他们之间有些别扭的,无非是在每个月十五日发工资之前的几天,父亲会问家里怎么又没钱了,而母亲会委屈地把家里一月来的开销一五一十地算出来说明不是她乱花,而是家里的确入不敷出了。这不过是许多平民百姓贫贱夫妻百事哀的一种普遍写照罢了。

哥哥告诉我,在父亲离世之前因病住院那些日子里他一直陪伴着父亲,而父亲时常常说起:“一切都是虚空,虚空的虚空”。我不知道,父亲的这种临终前的人生感悟,是不是与他读过了我送给他的《圣经》里《传道书》有关,因为智慧之王所罗门在《传道书》里也清楚地发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的声音。如果我在父亲身边,我一定会与他好好讨论一下这“虚空”的话题,我会向父亲分享我对“虚空”的理解:圣经和所罗门说的“虚空”,并非常人所解的“空虚、无用、无意义”那意思,“虚空“的希伯来文原文其字根意义是「气」(breath )或「云雾」(vapor ),因此《传道书》中这“虚空”关键词汇的真正含义是指万事都云雾一般“不能被抓住”的意思,而根据《传道书》的上下经文解析,可以具体引申为“客观物质上不能被抓住(意即流失短暂)”或“理性精神上也不能被抓住(即不能掌握、奥妙难解)”。我更会与父亲分享:正因为人生短暂,不能被抓住,我们照《传道书》9章10节说的“凡你手所当做的事要尽力去做”之后,更要明白:我們生命中的一切,原來都是上帝的恩賜(传3:12-13)。而智慧之王所罗门“所見为善为美的,就是人在神賜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勞碌得來的好处”(传5:18)。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幅关于自己亲身父母亲的定影画面。这些天每当我想起父母亲来,脑海里常常涌现的是画家罗中立那幅《父亲》的油画:一个饱经沧桑却又对生活充满热爱与期待,有着乐观精神力和坚韧奋斗力的普通老百姓的形象。我亲爱的父母亲,我爱你们!

2 responses to “风木之思

  1. 佳作!真挚感人,描述贴切。
    父母亲在天之灵会很欣慰的!

  2. 这样好的父母,这样优秀的孩子,好感动~~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