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念五章(五)

《转念五章》从第(四)章写到第(五)章,中间超隔了两年之久而没有被写完。《竹官物语》网志之所以两年来一直没有被更新,除了自己诸多的忙碌以外,与《转念五章》这文没有完成大有关系。

这两年来,家乡的老父得了哮喘、老母得了老年痴呆,远在海外的我常常为自己不能像兄姐们一样在父母身边给予照顾而感到惭愧,心里也渐渐明白这样的道理:无论是“健康”还是“转念”,都非我们想则可得、问则可答,也不是我们抛弃消极负面、弘扬积极正面的态度和把个人的智慧与才能发挥极处就能得到解决的事情,而更需要的是上帝的怜悯恩典和慈绳爱索的带领。

圣经里与“转念”对应的一词是“回转”,希伯来文为שׁוּב(Shub),希腊文为epistrephō,带有强烈的属灵意义,表达人之悔改而转向上帝。“回转”第一次出现在圣经里,是在旧约《列王纪上》。大约是在公元前930年以后的日子里,以色列继所罗门时代之后出现了北国南国的分裂,后来更有了以色列民族被掳到巴比伦的恶运。上帝呼召先知以利亚和随后的其他先知,去激励百姓与君王悔改归向上帝,而得以从灵命与道德的败坏中挽救出来,于是有了先知以利亚以下祷告之求。“耶和华啊,求你应允我,应允我。使这民知道你耶和华是上帝,又知道是你叫这民的心回转。”(王上18:37)

然而,旧约里的以色列人,“回转”常常总是和一些外在的表现连在一起,例如“撕裂衣服”、“禁食”、“身穿麻布”、“缓行”、“呼号”等等,如同我们现代人期望“健康”就是“运动”和“养生”,追求“信仰”就是“受洗”和“行善”,构建“和谐”就是“遵纪”和“守法”和到处张贴“共创和谐”标语一样。有时,旧约中的以色列人,也常常把悔改回转讹误成“苦行“的意思,他们以为单凭外表的愁眉苦脸,上帝就会受感动,又或以为悔改是一种可以换取功德的类似“修行”、“积德”的行为。

大约在公元前753至715年期间,以色列北国的先知何西亚用了在整本圣经中被喻为最尖锐、最生动、最透彻的描述,来形容当时的以色列民对“回转”的诉求和上帝的回应:“来吧!让我们回转归向耶和华;因为,他虽然撕裂了我们,但必定医治我们;他虽然击伤了我们,却必替我们裹伤。两天以后,他要使我们复原;第三天,他要使我们起来,我们就可以活在他的面前。”(何6:1-2) 而上帝对这些诉求的回应是什么呢?“以法莲啊!我要怎样待你呢?犹大啊!我要怎样待你呢?你们的爱心像早晨的云雾;又像瞬即消逝的朝露。因此,我藉先知砍伐他们,以我口中的话杀戮他们,我施行的审判如光发出。”(何 6:4) 口头与行为等外在表现出来的“悔改回转”,只是以色列人的假设,而不是真正的忏悔与转向。以色列百姓不明白自己所犯的罪有多严重,他们没有远离偶像,也不真正认罪痛改前非,他们的“回转”之心意就像“瞬即消逝的朝露”一般,他们认为神的愤怒持续几天就会过去,却没料到以色列人马上就要被掳。今天,在批判过去的以色列人之前,请我们先察看一下自己。我们是否也是轻言“转念”、“回转”与“转向上帝”,却从未认真思考生命与心灵所需要的改变?

“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太18:1-3)圣经新约中记载着耶稣对“回转”的教导。小孩子的样式是什么样的呢?耶稣进一步说明,就是自己谦卑:“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太18:1-4)耶稣的话和旧约诗篇里的比喻描写是一致的:“耶和华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我心中平稳安静,好像断过奶的小孩在他母亲的怀中。”(诗篇131:1-2)做过父母亲的我们都知道,未断奶的小孩会不时找母奶吃,在他母亲怀中未必全然平稳安静,而断过奶的小孩能吃干粮了,在妈妈的怀中定是单纯依靠,全然平稳安静。这个比喻清楚地告诉我们,我们的“转念”是否可以蒙上帝的喜悦和祝福,在乎于我们在“回转”中是否具备这样的心态:谦卑与安静。尤其是当遇到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们是否心里既不狂傲,也不畏惧,更不任意妄为,而是心中平稳安静,仰望上帝,求上帝启示光照,等候并顺从圣灵带领而行。如此的“回转”与“信靠”上帝,就像刚断过奶的小孩在他母亲的怀中一样。

“你们要撕裂你们的心肠,不要撕裂你们的衣服。”(珥2:13)真正的转念出自那内心,那回归赤子之心。

One response to “转念五章(五)

  1. 老同学的恭谦一直令我敬仰。
    祝老同学蛇年健康、快乐、如意!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