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念五章(一)

“初念浅,转念深。”以前常常以这句话提醒自己。

查不出来这句话的来源典故何在。只知道大家都说,此话说的是当我们碰到某个问题之初,第一个念头常常是对其的立马反应,判断极易受当时情绪和习惯思维的影响,通常较肤浅,也容易有误会和误解。待我们冷静之后,情绪渐平复,念头转过来,就能更容易看到原本那些看不见和想不到的因素,就能更客观地了解问题的真实处境,体谅在那种处境下产生的结果,思想判断就会比较平和和准确。进而,面对人生,得与失,许多时候更常常就是一念之间和一念之差,导致全然不同的境界。转念,就是瞬间初念思维的放弃,纠结和固执的抛下,与看待事情视角的变换,让我们以不同的眼光和心态来看同一个世界,心中阴翳可以因之一扫,情绪可如阳光般明朗灿烂。

面对工作,“初念浅,转念深”的提醒,很符合管理学上的戴明循环所提出的PDCA这一执行项目的科学程序。PDCA是英语单词Plan (计划)、Do(执行)、Check (检讨)和Action (处理)的第一个字母,它的内涵就是做事情前要先有计划,做事情后要进行行为检讨,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最后改善。这PDCA其实可成为具有普适性的一种我们每一个人做事的方法。我们初始做的计划,考虑往往不是很周全。而执行之后的检讨,常常就是转念的开始,可以检讨出原来看不见想不到的,并使得后续的判断处理更加客观和合理。这里的检讨转念,堪可导致事情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可是,生活上的一切并不都适合我们用管理学上PDCA循环的科学办法来处理。面对芸芸众生和我们自己,我们人的转念真的一定就会比初念更深刻、更客观、更平和、更准确、更周全和更阳光吗?

我曾经对台湾的政治人物的成长发展有过一点细心的观察。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在台湾有人会把就知道哭哭、跪跪、送送红包的宋楚瑜夸成一个“大内高手”,而不把这高手的旗号送给把政治权利可以像橡皮泥一样来玩弄的阿扁。可是,就算是阿扁,他在当了总统之后对权利金钱方面机关算尽般的“转念”,和他当初从一个台南乡下农村弟子变成一个“台湾之子”的纯纯“初念”相比,不但更不高明,更是使他成为目前一囚之犯的原因。

进而观之,这世上,“初念浅,转念深”的境界与人并不常见,常见的更多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是的,初念未必浅,转念也未必深。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