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四晚上素描课,画了一个多月的“刘胡兰”塑像,终于画完了。老师评价很好,所以让我接着画“维纳斯”塑像。
其实当初之所以想到,在陪女儿多多上画画课时不要坐在一边白等浪费时间而不如自己也当学生学点东西,是因为非常喜欢老师的几张油画风景画,很有点印象派画家莫奈作品的味道,很想因此来学习。而老师却要求我从绘画的基本功素描开始,是很对的。
在整个欧洲印象画派时期的画家和作品中,莫奈的绘画笔触和风格,是我最爱的。看雷诺阿的画,高雅清丽,但总觉得脂粉气太重;看梵高的画,色彩逼人,但总 让我的心里有种悲怆的压抑;而看莫奈的绘画,有点看行云流水一般,那从大自然中得到的稍纵即逝的瞬间印象,被散涂着的色彩随受亮程度光量的大小而起变化的 笔触浸涌到画布上,让心里感到有打太极拳那样的孕育于柔美流动中的力道,让人最后感到心地平和与舒畅。
而最让我心水的是莫奈晚年自 1904年后的一些睡莲作品。在莫奈以睡莲池塘为题材的最初的画中还能分辨前景、延伸和周围景致,而从1904年后,漂浮在水面上的华丽的睡莲则开始占据 整个画面,特别是1907年以后,莫奈在画中对光线的处理做了各种尝试。在传统的绘画光线处理技巧里,阴影采用中间色调,画面本身由清楚的明暗色块构成, 光的作用是烛照投影,以揭示物象和结构中的美,但不具备自身的特性。而莫奈的尝试却使阴影也有了不同色彩,形体不是被照亮的,光本身成为自然的有机组成部 分,不仅表现了我们周围物质世界不断变化的条件,并且传达出本身处于流动中的时间感。这些尝试在莫奈晚年的睡莲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睡莲伸展在水面, 没有明显空间的标志,只有被画笔捕捉到的阴影、光线和色彩,将漂浮的世界凸显出来。在这里,色即是光,空气也具有动感,空间则靠光线和空气的相互作用来构 成,使人产生置身于无边无际的水面的梦幻感觉之中。看着莫奈这些壮美又宁静的画,时间仿佛暂时被停顿了,人就象是画中的水和莲,可以沉浸在画家的诗意中, 把自己的神经松弛下来,尽情地去静思遐想,达到陶醉其中、物我两忘的境界。
“风景只是瞬间的印象”,莫奈这样说。我相信莫奈是不光光 用眼来观察风景后再用画笔来描述记录这些瞬间的印象的,更重要的是这些瞬间的印象在他心中唤起了心灵和爱的情感。莫奈在这段时间里由于白内障瞎了一只眼 睛,尽管这双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眼睛因此被打了折扣,但却丝毫没有影响那充满激情的恬静从画家的笔下流淌出来。所散发出的光线、色彩、运动和充沛的活力,取 代了以往绘画中僵死的构图和不敢有丝毫创新的传统主义。
平和地看世界而不带一点悲怆的情调,莫奈画中的色光,是一种脱离了肉体和精神的樊篱,超越了世俗的光与色的层次,升华至空灵境界,永恒自在地流动着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