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西风吹冷长安月

“何事添凄咽?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
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
须知道,福因才折。
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
听谯鼓,二更彻。

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
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
须不羡,承明班列。
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
又萧寺,花如雪。”

这一首《金缕曲 慰西溟》词是纳兰性德赠送给他的一位好友姜宸英的。

姜宸英(1628–1699) 清文学家。字西溟,号湛园,浙江慈溪人。少有才名,工诗文,擅书画,与朱彝荐、严绳孙并称“江南三布衣”。曾参预《明史》纂修,所作《刑法志》揭露明代“厂卫”之害。所著有《湛园未定稿》、《苇间诗集》等。姜宸英的特点是多次科考失败,却一直不死心,一直到康熙三十六年(1697)70岁时方中进士,授编修。两年后,因为做顺天祥市的副考官,受科场案的牵连。当时满朝臣僚都知道他冤枉,刑部尚书、诗人王士禛就有“我为刑官,今西溟以非罪死,何以谢天下”之语。可惜的是,姜宸英没有得到平反就死在狱中,如《养吉斋余录》卷之四所载:“康熙己卯京闱,以贿赂公行,士子为文揭于市,逮治主考姜宸英、李蟠。姜瘐死,李谪戌。”(《养吉斋丛录》,305页。北京古籍出版社点校本,1983年。)

说到姜宸英,就不能不谈到《红楼梦》中的妙玉。在《红楼梦》中描述妙玉的篇幅很少,但她的形象却是栩栩如生的,是大观园中最悲哀、最矛盾的其中一个。有关妙玉的判词与红楼梦曲写道“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判词)。“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清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暇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曲)妙玉想‘洁’可又不曾‘洁’,欲‘空’却又不能‘空’。她高傲、孤僻,可又必须生活在这个尘世上,‘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最后的结果是这样一个‘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人终于被陷淖泥中。蔡元培在其研究《红楼梦》的一书《石头记索隐》中说“妙玉,姜西溟也。(从徐柳泉说。)姜为少女,以妙代之。《诗》云:“美如玉,美如英。”玉字所以影英字也。(第一回名石头为赤霞宫神瑛侍者,神瑛殆即宸英之借音。)。”蔡元培把妙玉的原型说成是姜西溟,是因为妙玉的品性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所熟悉的当时的人物姜宸英很相应,和研究《红楼梦》的附会家们大致都主张《红楼梦》记的是纳兰性德的事、把宝玉的原型说成是纳兰性德之理由相近。

“何事添凄咽?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须知道,福因才折。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听谯鼓,二更彻。”在这几句词中,纳兰为象姜宸英这样有才能的人抱屈,也对“自古以来”压制人才的那种情况表示了不满。任由老天和命运簸弄、磨涅的日子,并不一定全是顺利,而更多的是“失意每多如意少”、“福因才折”,从古到今,也没有几人不称屈,并不止姜宸英一人。

看到此,让人想起圣经中《传道书》所写:当“专心用智慧寻求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的时候,智慧之王所罗门发现“上帝叫世人所经练的是极重的劳苦。”“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传1:13-14)。《以赛亚书》30:21则写“以艰难给你当饼,以困苦给你当水”。人生的苦练,中外皆然。

“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须不羡,承明班列。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又萧寺,花如雪。”在这几句词中,纳兰为“不肯因人热”、“不羡承明班列”、“乘闲料理五湖”的精神而高歌。其实,与其说纳兰是在安慰姜宸英,更不如说他表现的是自己对这样一种“丈夫”气概的追求,因为我难以想象,如果姜宸英有这样之丈夫气概的话,还会一直参加科考到70岁。

“任西风,吹冷长安月”,读到此,眼帘中,依稀看到了一腔豪情跃然纸上。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