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新奥尔良市7天的NACE CIP资格证书的训练、讲座和考试结束了,感觉就像坐了7天的监牢。下了飞机,进了就在机场旁边的希尔顿饭店之后,我就没有出来过。
其实即使就是出来,饭店门口附近什么也都没有,除了一条通往几十公里外市区的高速公路以外。于是只能收心养性,每天6点半起来,8点听课,一直到晚上7点,然后每天都还有第二天一上课就要交的作业,所以晚饭后还要复习做功课到半夜12点。睡觉前有时候,也会想象一下,这号称为爵士乐发源地的美国新奥尔良市,市区酒吧里的萨克斯风管里出来的音符,是不是也是象我这几天那么地Blue和郁闷。
7天时间,天天就是这么过的。恍然中,我好象又回到了当年读博士学位的时候一样,在准备那人人都累得要死要活,但又必须要通过才行的两次Comprehensive口试。印象中,在从5岁上学开始的所有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考试中,好像就是准备那两次Comprehensive口试和准备这次的笔试和口试最难,最累人。因为都没有什么复习提纲。笔试可能还好,可以有书和讲义做参考。而口试是老师可以想问什么就是什么,上帝才知道每位不同背景的老师在2-3个小时里会问什么,没法去准备。
人生是永远的学习和考试。
以前刚读完博士的时候,以为就应该是已经把所有要读的学位和该考的试都做完,再读什么或考什么就不过是玩玩的事情了。后来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人生是永远的学习和考试,即使是当我现在常常是到处给别人上课,考别人的时候。这次决定参加NACE CIP资格证书的训练、讲座和考试,是因为这专业资格证书全世界都管用,全世界也只有几千人才有,而能教这课的老师中还没有一个中国人。另外公司今明两年又计划要我建立一个训练课程系统,从年底开始今后专门教那些已经拥有这专业资格证书的人以与我们的产品和技术有关的附加的东西。如果今后我的学生都有这专业资格证书,要当他们老师的我岂能没有?因此,我给自己在今年建立了一个目标,不但要通过这专业资格证书的所有的训练、讲座和考试,还要得个好成绩,今后才可以有资格当这专业资格证书的教课的老师(据说要求所有4次分别的理论笔试和实验笔试都是90分以上才能可以被考虑够当老师)。这次到美国新奥尔良市来,是学习后参加第3次理论笔试和实验笔试,以及最后的第4次有3位同行一起考的2小时口试。
7天坐监牢式的学习的结果是:全班成绩第一名,第3次理论笔试:93分;实验笔试:90分;第4次3位同行2小时的口试:通过。专业资格证书一周内会寄到。
人生是永远的学习和考试实际上就是指“活到老,学到老”。
新浪网新浪教育的“2005年考研英语翻译技巧”里把“活到老,学到老”的中文翻译成英文的We live and learn。也有人把它翻译成It’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一切的外文翻译实际上都很难达到传神的地步。春秋时期,晋平公有一次问师旷:“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对曰:“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这也许是中国文化里对“人生是永远的学习与活到老,学到老”的最早的注释了吧。
而圣经里记载的“活到老,学到老”和最好学的一位学生的故事,是与名叫尼哥底母的一个人有关的,很有意思。
在《约翰福音》第3章第1-2节里说:“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尼哥底母,是犹太人的官。这人夜里来见耶稣,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上帝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上帝同在,无人能行。’”(约3:1-2)
尼哥底母是一个法利赛人,犹太人有名的宗教的教法师,又是犹太人的官,他来找主可能是要得一些教训,使他可以回去教导犹太人。尼哥底母和那些骄傲成性、自以为义、甚至假冒伪善的法利赛人有很大不同,他怀有一颗谦虚寻求真理的心。圣经里没有解释为什么尼哥底母夜里来见耶稣。可能是因为当时耶稣不为大部分犹太人所接受,若他给人看见来见耶稣,会感困窘、不便。但无论如何,他来找了耶稣,称耶稣为伟人,一个出色的教师,一个模范,称耶稣是由神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没有神直接的帮助,无人能行耶稣所行的神迹。尼哥底母或许首先想借着这些对耶稣表示信任和敬仰的话,作为晋见之阶。他以为自已对耶稣的这些认识,必能得到主耶稣的赏识。但纵使尼哥底母满腹经论,尼哥底母的对耶稣的这些称呼都是以偏盖全,他对耶稣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他只认识到耶稣是上帝所差来的真理的教师,却还不认识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人类的救主,道成肉身的神;他只知道耶稣能靠着上帝的大能,施行医病赶鬼的种种神迹奇事,却还不知道耶稣能赦免人的罪,能洁净、重生人的心灵。尼哥底母虽然是真诚敬拜上帝的人,也有端正良好的行为表现,并有较为谦卑寻求真理的心,然而他的心灵并未被主的灵所洁净和更新。
所以耶稣出于迫切救灵的责任感,立刻开门见山地对他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上帝的国。”(约3:3)。
但尼哥底母是属血气的人,如哥林多前书二章14节所说:“属血气的人不领会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些事惟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尼哥底母将主所说的话只照字面解释,对主所说重生的含义似懂非懂,在他看来总不外乎是指彻底悔改,重新做人的意思。但他又不明白一个成年人怎能够重生,认为人根本无法再进母腹生出来。于是他那法利赛人自以为义的自尊心理就对此起了反感。他认为主所说的重生的话,如果是对一个罪人说的,那是很合适的;但现在怎么对他这样一位被人视为德高望重的犹太人的教法师也说起这样的话来呢?这似乎是对他很不尊敬。虽然耶稣并没有明显指着他说:“你若不重生,就不能见上帝的国。”而只是说:“人若不重生,……”然而他却敏感地注意到耶稣也是指着他说的。于是他反唇相讥地回答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约3:4)。
耶稣体谅了他的软弱,也不愿用辩论的方式来回答他的话,却再一次诚恳地从正面阐述了重生的意义和重要性,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上帝的国。”(约3:5)。耶稣接着继续发挥重生的要义说:“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约3:6)。这前一句话等于是回答尼哥底母说:重生并不是指再从母腹里生出来的意思,重生实质上是指从圣灵生,从上帝生。这样才能获得像上帝那样的属灵生命和性情,从而名副其实地成为上帝的儿女。正如经上所指出:“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赐他们权柄,作上帝的儿女。这等人不是从血气生的,不是从情欲生的,也不是从人意生的,乃是从上帝生的。”(约1:12,13)。
活到老,学到老。人生是永远的学习和考试。在我从5岁上学开始的所有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考试中,好像就是准备那两次博士学位的Comprehensive口试和准备这次的笔试和口试最难,最累人。那两次和这次都难,都累人,我都很努力,最后的结果也都是过了。但有点不同的是,我那两次没有在考试前祷告,因为我那时还不是基督徒,而这次考试之前,我诚心诚意地做了一次祷告。祷告后,我没有象那两次一样心里很紧张,而是很平静地,在学习和考试之间,都一直在对老师微笑着。
活到老,学到老。人生是永远的学习和考试,我知道这指的不关是专业,还有生活,还有为人,还有爱情。但我们可以什么都不怕,甚至可以微笑着去面对,因为我们在努力之外,还可以祷告,还可以有神的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