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们原都是河南人

新华网消息,6月2日,在河南周口举行的“伏羲与中华姓氏文化研讨会”上,来自国内数十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揭开了一个千年谜底——中华万姓源于羲皇故都河南淮阳县。早在6500年前,太昊伏羲率领他的部落自甘肃成纪(今天水市),沿黄河东下,定居于宛丘之墟(今河南淮阳县)。伏羲以其圣德团结统一了中华各个部落,并取各部图腾特色,鳄之头,蛇之身,鹰之爪,鱼之鳞,虎之眼,鹿之角,组成新的图腾–龙。龙是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的象征,龙的传人便由此而来。伏羲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开始“正姓氏,制嫁娶”,实行男女对偶婚。伏羲自定风姓,其他或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所种植物为姓,或以居所为姓,或以官职为姓等,于是中华姓氏自此起源。如今,中华姓氏虽3000余众,如溯流而上,皆可追至太昊伏羲。专家认为,伏羲时期,为制嫁娶,姓与氏有严格区分,以女子为传承中心的宗族皆称姓,以男子为传承中心的宗族则称氏。“氏同姓不同者,婚姻互通;姓同氏不同,婚姻不可通。”远古的先民以姓氏制嫁娶,实现了从愚味向文明的跨越。伏羲之后,中华民族虽经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但姓氏像血脉一样,牢牢维系着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据统计,中国历史上曾使用过的姓氏族有1万多个,现在常用的有3000多个,其中直接起源于河南淮阳县的大姓有李、陈、王、孙、胡等100多个。

原来俺们中国人全都是河南人的子孙,大家原都是河南人。我的姓氏虽然不能和李陈等大姓相比,甚至小到连百家姓都排不上,但据说我这姓是由我们的第一个祖先-周文王姬昌的儿子从河南郑州开始起的,所以也间接地认证了以上中华万姓源于河南的结论。

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好象这几年很多国人对河南人的印象不是太好。看到时下的媒体,不管是平面的还是三维的,都似乎常常在无意地暴露着河南人的“丑”;电影电视作品把丑化河南人形象的情节当做逗人的噱头;网络也在“弘扬”河南人段子方面发挥了相当的功能。很多国人习惯于饭桌间交流,在口舌品尝美味佳肴的同时,也在享受着“段子”的“盛宴”,而这席“盛宴”的内容除了政治笑话和黄色故事外,就是有关河南人的传说了。有人给我说,河南与河南人是造假骗人的“圣地”与“圣人”,有民谣为证:“十个河南人九个假,还有一个是盲聋哑”。河南人招谁惹谁了?

其实类似的还有关于上海人的评论,有关上海的小男人和上海的小女人;有关于台湾同胞的评价;也有关于湖北人“九头鸟”或俺们东北“银”(人)的评论;还有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大城市的人看不起小城市的人,小城市的人看不起农村来的同胞。和许多外国人打交道,我也听到和经历过人们对中国人、日本人、印度人、黑人、波兰人、新加坡人、德国人、和美国人等等的评论。

很不巧,我过去读研究生的时候最中意的一位老同学是个河南人;我的最好的老朋友之一是个上海人;而我和内子现在经常见面的Sam和Lilian是从台湾过来的。

弗洛伊德的学生荣格说:文化的最后沉淀物是人格。荣格的这话和中国人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很象。如果人们的形象表现是一种人格的话,每个地方的文化所沉淀出来的人的人格几乎都给被打上了这一地方的烙印。所以每个地方、每个国家出来的人确实都有那个地方的影子。这种影子包括生活习惯、说话口音、人的个性、思维方式等等。

但我想,每一个地方都有优秀和差劲的人,企图对某个地域的人做出一般性的结论,甚至因此对这地域的人做系统化的丑化或嘲笑,更多的还应该是出于一种无知、偏见、骄傲或歧视。有的时候,人们所有对弱者的丑化,是为了借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显示优越,显示高贵。尽管在这个时候,人们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内心真实的动机,但在潜意识中这种欲望是存在的。这是人类天性中丑陋的、罪性的一面在作祟。

想起了公司的加拿大人老板在上周给我说的话:“你是我这一生中见到的最聪明的人。”不妙,老板对我的评价比以前“你是上帝给我和公司的礼物”的评价要降低许多了。刚进这公司的时候,公司就只有我一个中国人。几年下来,老外们都以为所有的中国人都象我一样,所以只要有中国人申请工作就很高兴,因此公司里包括我的手下也陆陆续续有了中国人。我想,现在公司里的老外是不会再象以前一样认为所有的中国人都和我一样了。在我自己看自己来,我深深的知道,比我聪明和大有能力的人太多太多了,自己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

也想起做学生的时候发现的一件奇怪的事:越是有名望有学问的老师在平时或考试学生的时候越和蔼可亲,问的问题越简单,反而是那些水平不怎么样的老师倒装得很象一回事似的,经常在考试时候问些高深的问题难住学生,特别是那些和他们水平或级别相当的教授的学生。我很幸运,我的几位导师都是中国或国际上在我学的专业领域里最顶尖、大师泰斗级的科学家,我在自己的学习生涯里从来没有受到过他们的责难。托他们的面子,我也没有受过别的老师太多的刁难。回想起来,自己从自己的这些导师们学到的最多的东西反而不是知识,而是对“学无先后,贤者为师,学无止境,惟勤是岸,生也有涯,学也无涯”的真正明白。

谦虚、开放、不偏见、不歧视是一种精神和胸怀。在中国,造假骗人、自私自利的人太多,这里面全都是河南人吗?而小气的都是上海人,蛮恨的都是武汉人?我看未必。我们每一个人谁敢说自己从来没有说过假话,骗过人?谁敢说自己从来没有小气过,鲁莽过?我们没有必要借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显示优越,而应该先管好自己的嘴巴,也从小处做起,从自己做起。

因为俺们大家原都是河南人。谩骂或嘲笑河南人,是谩骂或嘲笑俺们的祖宗、先人。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