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教会里的弟兄姐妹们谈起了读《何西阿书》的体会,感到上帝给自己生命中真正有爱,真正有先知何西阿所写的“慈绳爱索”般的那种爱和牵引之满足。
能够体会和满足于上帝“慈绳爱索”般的爱和牵引,实际上是件很简单的事: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开放的心。
叔本华曾说“对于只是存在,其他动物比人更能满足,植物就完全满足于自己的存在。而人是否满足,是要从各人的迟钝和感觉敏感性来决定”。我们常常因为不满足而感到寂寞,也常常因为敏感而感到孤独。这种不满足的寂寞孤独原自于我们自身属血气的那种自私、无知、锁闭和骄傲之罪性。因为我们属血气,神的灵因此就不常住在我们的心里;因为神的灵不常住在我们的心里,我们内心就失去了平安、喜乐和满足。
于是就算处在狂欢的人群里、亢奋的热闹中、充裕的物质的世界,我们有时也若有所思,若有所失。这些红尘俗世的平庸,实际上满足不了我们心灵的需求。尽管我们可以高唱“寂寞让我变得如此美丽”,然而困扰在寂寞中的我们的心灵,却实际上是难以享受到甚至感受到生活和自然中点点滴滴的美丽的。因为我们那被寂寞控制的心往往就不再属于我们自己,而属于躲在那里对我们发出轻蔑讥笑的撒旦幽灵。
我们常常凭内心的骄傲,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就可以做我们所思所欲的事,甚至可以凭自己的悟性或修练就可以悟出人生的哲理和参透天地的惮机。我们也常常以为可以自己有办法和能力来空掉一切,放下一切,来解决我们包括寂寞孤独在内的一切的烦恼和挫败。到头来,我们还是发现,我们并不是那么象我们想象得那么坚强和有能力、有智慧,我们的身体会被生、老、病、死锁住,我们的心也不真正为我们自己所左右。
既然我们不能依靠自己,那就让我们把我们的心开放,向神祷告,把自己放下,单单任神的“慈绳爱索”去牵引。
拥有一颗坦然开放的心,就是在神面前我们不断的“放手”,打开自己,不再执着,不再抗拒,坦然承认自己的需要;同时在等候、接受神的牵引。开放意味着我们不在乎说些什么,不在乎长短,也不在乎地点;当我们哀痛的时候,就流泪;当我们喜悦的时候,就歌颂。
拥有一颗坦然开放的心,就是简简单单的信靠他,相信我们必得着我们所求的。约十五14说:“我们若照他的旨意求什么,他就听我们,这是我们向他坦然无惧的心。” 诗六十六18说:“我若心里注意罪孽,主必不听。” 约十六24说:“如今你们求就必得着,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
开放的心是顺服感恩的心。我们随时随地保持学习和顺服的心情:在顺境中,我们感恩上帝,祝福他人;在逆境时,我们视之为磨练和教育。
开放的心是会欣赏的心。我们只要有一杯清茶,一本好书,一段音乐,就足以令心进入旷远和宁静;我们可以踏青于草地,闻花的清香,掬一捧泥土,摘几茎小草,尽管只有把玩于手的平淡,却拥有全世界的满足。
我深深知道,没有什么别的还能是比把自己交给上帝的慈绳爱索去牵引更美的事了,而上帝的慈绳爱索,又实实在在地与我们开放、顺服、属灵的心同在。